豆瓣8.9分的《入殓师》,时隔十三年重映了!
豆瓣电影Top250榜单上,它位列第121名,它又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,所以这样一部经典显然值得一遍遍地重温,每一次都能从影片中发现一些,感悟到一些,之前从未有过的。
对于入殓师这一职业,即使放到今天,它依然是冷门的,虽然高薪,依然很少人问津,尤其在我们这个东方国家来说,更是如此。
文化上的保守性,让这一行业受到了冷遇。
当然这样的情况在影片中也是出现了,通过主人公小林大悟的入殓师经历,清晰而深刻展现着这一行业所遭受的困境,这样一部影片不仅仅是在探讨职业,家庭伦理,更是在探讨生与死的问题。
虽然有着无数的影片探讨过,但是还从来没有像这样一部从入殓师这一职业入手,去展现生与死的问题。
影片中出现了很多意象去展现生与死,当然最为主要的就是一具具人的尸体,死亡之人。
影片中有这样一句台词“火化时都一样,最终都变成了灰”。
不管你的棺木有多么高级,但是在最后都是一样的,都是随着尸体变成了灰。
这就是第一层意义的死亡,尸体成灰,不再完整。一起住,难免会有这样的不安全之感。流霜只得依了他,让他和她同居一室,睡在地上。
床榻铺好,阿善便坐到椅子上吃茶。
淡淡烛光映照下的阿善,换下了白狐皮衣,穿上了粗布衣衫,脸上又带着面具,再没有了那些花花绿绿的色彩碍眼,倒是少了一丝山野村气,多了几分儒雅飘逸之气。
看着看着,竟是能从他身上看出熟悉之人的影子来,流霜摇摇头,暗道:自己莫不是魔怔了,阿善怎么可能是那个人!
“阿善,我想要到军中做军医,这样既可以为伤兵治病,又不会将这些药草浪费,你说好不好?”流霜坐在灯影下,沉思良久,忽然开口说道。
百里寒本来正在喝茶,为了显示他久居山中,不会品茶,他正在大口大口吞咽。流霜的话让他将一大口茶水呛在了嗓子眼,咳了好久方才缓过劲来。
面具下的修眉紧皱,他几乎就要冲口说道:“不许去!”
还好他忍住了,只能着急地用幽怨的眼神去告诉流霜,她绝不能那么做,他不允许她那么做!到两军交战的战场上去,那可不是开玩笑。
流霜倒是没想到阿善会反应这么大,当下回他一个安慰的笑容,道:“你不用担心我,我又不会去打仗,只是去为伤兵治病而已!”
百里寒更是焦急地站起身来,在屋内转着圈子,打着手势,警告流霜不许去。
流霜只是微笑着看着他,似乎去意已决。
百里寒无计可施,只得装出一副可怜哀怨的样子,到流霜面前又是哭,又是撒娇,可怜了他堂堂的王爷,竟落到了如此地步。
同时脑中还在飞速打着主意,要不要让张佐李佑他们把流霜打晕,关起来?若是这样,有些残忍,他不能让流霜不快乐。但是,究竟要用什么样的法子才能阻止她呢?他了解流霜的性子,她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。
好在军医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当的,流霜虽然说去,但是并不是一说就能走。
这一夜,百里寒自然是睡不着的,前思后想思索着如何阻止流霜这个疯狂的念头。
第二日,阿善便病了,不是一般的病,是一种怪病。
当然对于死亡这种神秘莫测的形态,显然不单单是如此。
在影片中又出现了鲑鱼这一物种,看着拼命逆流而上的鲑鱼,小林大悟很是不解,它们拼命地溯河洄游,最终却以死亡而结束,这是为何呢?
路过的老人说道“它们想回家,回到出生地”。
回家是其一,更为主要的是为了繁衍后代,延续生命,所以与其说鲑鱼是死亡了,不如说是以另一种形态而存活着。
生命在这些生物身上在延续着。
也就是说死亡是为了延续。这又是另一层意义。
在动画影片《寻梦环游记》中,对于死亡有着三重定义,其一是生理意义上的死亡,其二是法律意义上的死亡,其三是被彻底忘记。
而在《入殓师》中,又在拓展着生与死这一主题。
“一种生物靠吃另一种生物生存”,这句台词的说出,真的是一种罪孽般地存在。
尤其对于这些入殓师们来说,当然也让我们看到了死亡的传递,在尸体之后化为养分助力另一外一种生命的延续,这是于整个生态的平衡。
除了本族之外的延续,还有其它种类的延续,可以看到死亡不过就是节点,在整个浩瀚的宇宙中,它都是平衡般地存在着。
这便是死亡的无限性。
身处宇宙之中,我们会感到渺小,而站在死亡面前,我们也会感到渺小,这样的一种无形力量,让死亡和宇宙如此相像。
都是深不可测,无法预知。
“死亡就是一扇门,它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,而是穿过它进入另一阶段,其实就是门”。
殡仪馆的老者说出这句话的时候,又让我们看到了死亡的另一种诠释。
是的,它不是生命的结束,我们不应该以生命的终点去看待它,它或许就像黑洞,带领着生命进入到了外一层空间,而对于出生来说也不是生命的开始,也是一扇门,将生命带到了这样一个空间,就这样生命在不同维度的空间进行穿梭,生生不息。
所以对于死亡来说,入殓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需要入殓师去处理遗体,举办仪式,让生命通过这扇门。
从擦拭身体到整理仪容,再到亲人告别,纳棺,每一道工序都应该被神圣以待。
这一过程就像影片中所描绘的那样,平静细致温柔,更是充满爱,把失去的人重新唤回,赋予永恒的美丽。
美丽从未消亡,而是以另一种形态而延续。
它在告诉着我们无惧死亡,可是作为活生生的人,怎能不害怕呢?
但是就像澡堂的婆婆的那样,早已预感到了自己的死亡,但是依然继续开办澡堂,因为她不怕,只是在担心着别人,想要在这世间留下更多美好和意义。
实现生命的价值才是死亡的终极意义。
生命以不同形态而存在着,通过生,通过死,而去实现形态的延续,人们习惯性地赞美生,而忽掉了死,让人类对死亡产生了恐惧,可是透过浩瀚的宇宙,或许才能真正明白死亡的意义和价值。
它真的就是一扇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