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一起感人的割肝救母新闻,揭开了28年的“错换人生”,经历了种种反转,现在事件发酵出越来越多的流言蜚语,当事人抱怨“很简单的事情,越搞越复杂”。 毫无疑问,这是一起彻头彻尾的伦理悲剧。各自养了28年的孩子,被发现没有血缘关系,这种“狗血”事件发生在任何人身上都是重大打击。更何况,被抱错的孩子之一姚策很可能还间接受害于抱错行为:生母患有乙肝,被抱错后他失去了注射阻断针剂的机会,这被认为是他身患肝癌的诱因。不仅是姚策,从公开报道来看,养女许女士对这个抱错的孩子尽到了做父母的最大责任,精心养育之外还不惜割肝救子,深情可鉴。现在不仅孩子也救不成了,甚至被证明28年深情错付,打击可想而知。除了姚家母子,其他事件当事人所受煎熬困扰都是肉眼可见的。 围绕了“抱错”这个事件核心,更多的外围风暴也在席卷两个家庭。是不是故意偷换?姚策凭什么多头筹款?两位养子有没有“霸占”房产?为什么不马上归还?错位的人生什么时候归位?甚至母子感情该如何安放、谁吃亏谁占赢…… 一些列猜错、指责、引导明显让两个家庭都无所适从。其中有的话题具有公共属性,比如姚策被大病互助筹款平台拉入黑名单,事实明确,善款的用处筹款人理应有所交代。一码归一码,不能寒了公众的心。 另一些指责,就差了几分界限感。比如把“错抱”称为“偷换”,怀疑其中有刑事成分,起因仅是代理律师在直播中的做过相关“暗示”。但是,这个质疑法院判决未予支持,调查没有证据,网友提出的“郭希志是郭父堂妹”“郭家渴望一个健康的孩子”“伪造出生证”等等猜测,生母杜新枝也都予以了解释,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具备一定的可信度。 在警方以及当地卫健委没有给出调查结论、涉事医院已经服从判决“领过”的前提下,提出猜测指责应当谨慎。至于当事人应该怎么看待,财产该如何分配,就完全属于私人话题,确实不适合放在公开舆论中清算。 社会新闻再“狗血”毕竟不是电视剧,当事人也不是“戏中人”,可以任人评说、任人指摘,毫无感觉、毫发无伤。流言与猜忌下,两个家庭中的关系确实产生了很大了裂缝。姚策与养父母、姚家与郭家,芥蒂在加深,伦理悲剧背后的情感伤痛还未治愈,又催化出相互攻讦的一地鸡毛,当事人无疑有错,中间传话者何尝没有责任。 面对病重垂危的当事人、面对两个家庭的失和,站在道德人伦的立场上,我想很多人都会心中不忍。保持围观的界限感,让公义的归公义,私人的归私人。 整个事件的起于“割肝救子”的善,绝大多数人都不希望看到它终结于“人人为己”的恶。等待真相的同时不要用流言考验人性,这并不矛盾。既然双方当事人都或多或少表示过:最不想看到的局面就是“互相攻击,互相吐槽”,那就给他们一些争取平静的空间吧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