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由于文章直接放资源容易被删除……
关 注 薇 xin 公..众..号:方元娱乐
关注后回复:片名即可在线观看
关 注 薇 xin 公..众..号: 方元娱乐
只有这三个字 方元娱乐 是正确入口
其他文章形式都是假冒,大家注意区分
因部分影片版权原因,可能暂时无法观看
次日再搜索即可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《入殓师》得到奥斯卡奖都已经过去了十多年。10月29日,这部经典电影的4K修复版在中国内地上映,可以弥补许多影迷当年只能在电脑上下载观看的遗憾。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还为本片演唱了宣传曲《道别是一件难事》,动人的旋律温暖了不少网友。
《入殓师》4K修复版海报
实际上,“温暖”“感动”“释然”本来就是本片的关键词。尤其是在电影结尾,男主角小林大悟从死去的父亲手里找到那块石头时,相信有很多观众都红了眼眶。暖流划过心头的感觉,至今还记忆犹新。但这么多年过去了,再看《入殓师》,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。如果说从前印象最深的是片中的“死”,那么现在则是影像里的“生”。
《入殓师》剧照
原本是大提琴手的小林不是没有动摇过。第一次面对死者时吐得翻江倒海,妻子也因为不理解他的选择而“离家出走”,小林还想继续当入殓师,但内心的纠结是可想而知的。把他“逼上梁山”的社长递过来烤好的河豚鱼白,对小林说:“我老婆,5年前死了,夫妻总有一天会因为死亡而分别,被留下的人是很痛苦的。她是我的第一个客人,她死后我就开始做这份工作……生物吃着其他生物生存下去,对吧。它们倒是不同,不想死的话,就有吃,吃的话,好吃的才行。”“好吃吧?”“好吃。”“好吃吧,好吃得让人为难。”这段对话就已经把《入殓师》要表达的东西说清了、说透了。逝者已矣,再怎么悲伤、不舍,也不可能回到从前。剩下来的人,能做的就是好好活下去,而且要活得充实、精彩。就像好吃的鱼白,有的吃,就该尽情享受,这才对得起食物,也对得起自己。没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,也许我们能做的,就只有好好生活、好好吃饭。山下家澡堂的老板娘去世了。五十年来都光顾着这家澡堂的平吉对老板娘的儿子说,死可能是一道门,逝去并不是终结,而是走向下一程。此时,儿子泪如雨下,为以前老是和母亲闹别扭而感到悔恨不已。人就是这样,到了一切无法挽回的时候,才想到珍惜。所以,平吉说的“下一程”,不光是指逝者,也是对生者的告诫:日子,总还是要过下去的,对不对?
《入殓师》剧照
从这个意义看,《入殓师》讲述的虽然是死亡,但基调一点也不颓废、悲观,相反,它要赞颂的是生命,它的精神内核是乐观、积极、向上的。难怪,日本观众能接受,中国观众能接受,欧美观众也能接受。这可能就是本片能够得到奥斯卡奖的根本原因:面对死亡,所有人的心灵都需要一点温暖和抚慰。十多年前第一次看《入殓师》,我会因此被打动。但现在,我又有了些不一样的看法。国人是很忌讳死亡的。大多数情况下,能不谈,就不要谈。就连孔子都要说,未知生焉知死。因此,我们面对死亡的态度,可能更像小林的妻子美香。这位善良、温柔的女子在知道了丈夫的工作后,也一度接受不了,甚至不让丈夫触碰自己。对这一点,我们还是很能感同身受的。也因此,《入殓师》在我们比较熟悉的文化语境中更像是一种“同义反复”:它对生命的赞颂,国人一直都很赞同,有没有这部电影,都不会有什么影响。我们都希望赚更多的钱,买更好的车,住更大的房子,唯独在谈到死亡时,会刻意回避,假装它永远不会到来。即使真的无法躲避,我们也会找出各种理由进行自我掩饰。比如,下辈子还会再见啦,他们都在天上看着啦,等等。总之,我们更愿意享受《入殓师》带来的安慰,而不是去直面真正的死亡。
《入殓师》剧照
说起来,虽然《入殓师》是日本电影,但它也没有把日本文化对于死亡的看法全盘托出。讲到三岛由纪夫,我们会想到“武士道”里独特的死亡观:思考怎样去死,并且致力于实现死亡瞬间散发出的“美学价值”。这种美学意义上的死亡,被他们赞誉为所谓的“落花之美”。讲到川端康成,我们又会想到悲哀虚幻的死亡之美。《雪国》里,叶子美丽的身影跃入火海的那一刻,也就是对美的永恒定格和再现。在作者的眼里,美丽青春的容颜和高尚纯洁的情操结合在一起,本就是虚幻的。换言之,叶子之美的毁灭,是注定的。但《入殓师》里的死亡,既不残忍也不悲哀,甚至可以说,电影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态度。当年在看本片时,就有朋友问我,为什么电影都不敢表现死亡“恐怖”的一面呢?我一时无言以对。难道,《入殓师》的成功,反而来源于自身的“平庸”和“鸡汤”?后来,读了香港作家西西的《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》。小说讲的也是一位入殓师的故事。她能把自己的工作完成得很出色,但在男友面前,她对自己的职业,总是遮遮掩掩。就算阳光般的男友把阳光带进来她的世界,带到她身边。因为她总在想:“她的双手,触及他的肌肤时,会不会令他想起,这竟是一双长期轻抚死者的手呢。”初读这些文字,不由对这位女子无限同情。但我又想到了《入殓师》里的小林和妻子美香。美香对小林说“你不觉得羞耻”“我真的很难过”,小林没有为自己辩解,也没有出手挽留。小林的沉默不代表他不在乎妻子,不理解妻子的感受,而是他太明白,对于死亡,语言可能是最无力的。无论如何费尽口舌,有一些东西,总要靠自己去想通。西西笔下的主人公,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把自我封闭起来不敢拥抱阳光;而美香,最终被时间治愈,释怀、放下,回到小林的身边。又很难说她们谁对谁错,只能说,面对死亡,没有人能教你该怎么做,
《入殓师》剧照
村上春树写过一句话,大家都很熟悉:死并非生的对立面,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。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都不是太理解这句话的意思。现在想来,不过是因为自己离死亡还很远,周围的人们也是。就好像《挪威的森林》的结尾,渡边下了飞机,打电话给绿子,绿子问他在哪里,渡边抬起头,恍然不知自己身在何处。年轻的时候,不过能感到一丝哀伤,随着岁月的流逝,却越来越能感觉到蕴含在其中的沉重。和面对生离一样,面对死别,我们能做的实在太少,也许只有到了那个时刻,我们才能有真实的感受。而那种感受,又很可能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。我们会变成美香,还是西西笔下可怜的主人公?只有时间才知道答案。许许多多哲学家都提醒过我们,要向死而生。什么又是“向死而生”呢?此时此刻,我们虽然活着,但又向死亡迈进了一步。听上去很可怕,却又是生命的真谛:如果所有人都能长生不死,那么“活着”反而不那么重要了。因为,没有什么事不能完成,没有什么目标不能达到,只要我们拥有永恒的时间。正因为我们是“有限”的,所以才不得不做出选择和取舍,去追求一个值得追求的人生目标。小林不再是大提琴手,但他依然是一位艺术家,他在河边拉大提琴的情景,就是电影里最动人的段落。让每一位观众在音乐中沉思,而不是提供什么“道理”,这何尝不是《入殓师》的温柔呢?电影还用一大段镜头表现了他成为入殓师后的生活,或是一个人吃饭,或是一个人赶路,或是一个人工作。他得到过感谢,也被误解过,但观察小林的眼神,始终是坚定而执着的。因为,他通过这份工作,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。当然这样的情况在影片中也是出现了,通过主人公小林大悟的入殓师经历,清晰而深刻展现着这一行业所遭受的困境,这样一部影片不仅仅是在探讨职业,家庭伦理,更是在探讨生与死的问题。
虽然有着无数的影片探讨过,但是还从来没有像这样一部从入殓师这一职业入手,去展现生与死的问题。影片中出现了很多意象去展现生与死,当然最为主要的就是一具具人的尸体,死亡之人。影片中有这样一句台词“火化时都一样,最终都变成了灰”。不管你的棺木有多么高级,但是在最后都是一样的,都是随着尸体变成了灰。这就是第一层意义的死亡,尸体成灰,不再完整。当然对于死亡这种神秘莫测的形态,显然不单单是如此。
在影片中又出现了鲑鱼这一物种,看着拼命逆流而上的鲑鱼,小林大悟很是不解,它们拼命地溯河洄游,最终却以死亡而结束,这是为何呢?路过的老人说道“它们想回家,回到出生地”。回家是其一,更为主要的是为了繁衍后代,延续生命,所以与其说鲑鱼是死亡了,不如说是以另一种形态而存活着。生命在这些生物身上在延续着。也就是说死亡是为了延续。这又是另一层意义。在动画影片《寻梦环游记》中,对于死亡有着三重定义,其一是生理意义上的死亡,其二是法律意义上的死亡,其三是被彻底忘记。而在《入殓师》中,又在拓展着生与死这一主题。“一种生物靠吃另一种生物生存”,这句台词的说出,真的是一种罪孽般地存在。
尤其对于这些入殓师们来说,当然也让我们看到了死亡的传递,在尸体之后化为养分助力另一外一种生命的延续,这是于整个生态的平衡。除了本族之外的延续,还有其它种类的延续,可以看到死亡不过就是节点,在整个浩瀚的宇宙中,它都是平衡般地存在着。这便是死亡的无限性。身处宇宙之中,我们会感到渺小,而站在死亡面前,我们也会感到渺小,这样的一种无形力量,让死亡和宇宙如此相像。都是深不可测,无法预知。“死亡就是一扇门,它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,而是穿过它进入另一阶段,其实就是门”。殡仪馆的老者说出这句话的时候,又让我们看到了死亡的另一种诠释。
是的,它不是生命的结束,我们不应该以生命的终点去看待它,它或许就像黑洞,带领着生命进入到了外一层空间,而对于出生来说也不是生命的开始,也是一扇门,将生命带到了这样一个空间,就这样生命在不同维度的空间进行穿梭,生生不息。所以对于死亡来说,入殓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需要入殓师去处理遗体,举办仪式,让生命通过这扇门。从擦拭身体到整理仪容,再到亲人告别,纳棺,每一道工序都应该被神圣以待。这一过程就像影片中所描绘的那样,平静细致温柔,更是充满爱,把失去的人重新唤回,赋予永恒的美丽。美丽从未消亡,而是以另一种形态而延续。它在告诉着我们无惧死亡,可是作为活生生的人,怎能不害怕呢?但是就像澡堂的婆婆的那样,早已预感到了自己的死亡,但是依然继续开办澡堂,因为她不怕,只是在担心着别人,想要在这世间留下更多美好和意义。实现生命的价值才是死亡的终极意义。
|